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职业面向
面向城乡规划工程技术人员、土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村镇建设规划管理、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市政设施维护等岗位(群)。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村镇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设管理等知识,具备村镇规划管理、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村镇建设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村镇建设规划管理、房屋施工与产权产籍管理、村容镇貌管理、市政基础设施施工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 具有识读、绘制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
2. 具有使用现代测量技术进行村镇建设测绘的能力;
3. 具有实施村镇规划设计的能力;
4. 具有使用智慧建造技术进行村镇房屋和市政工程施工的能力;
5. 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对村镇建设进行管理的能力;
6. 具有对村容镇貌和村镇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与管理的能力;
7. 掌握村镇建设与管理领域相关法律法规, 具有安全至上、质量第一、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
8. 具有判断、分析和处理村镇建设与管理中简单技术问题的能力;
9.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与实习实训
专业基础课程: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现代测量技术、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BIM 技术及应用、规划原理、建设法规。
专业核心课程:土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村镇规划、村镇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设管理等实训。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筑施工企业、村镇规划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等单位或场所进行岗位实习。
职业类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注册城乡规划师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建筑信息模型( BIM)、不动产数据采集与建库
接续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城乡规划、建筑工程、建设工程管理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开设村镇建设与管理的院校推荐:
1.攀枝花攀西职业学院
攀枝花攀西职业学院于2019年5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非营利性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米易华森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举办。学校坐落在全国文明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法治先进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省级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区、天府旅游名县、颛顼故里——攀枝花市米易县城。这里年均气温20.5摄氏度,夏爽冬暖,...
2.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是201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由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贵州省农业机电学校、贵州省机电学校合并组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贵州省唯一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顺应贵州区域经济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需求,努力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学院拥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特色骨干专业群、...
3.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校由原恩施财校、恩施工校、恩施林校、恩施供销学校、恩施农校和恩施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其后,州民族体校、州机电工程学校、州艺术学校、州交通技工学校、州卫生学校、州商校、州电大相继并入。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秉承“笃志厉行,厚德善技”校训,为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
4.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组建于2002年7月,办学历史可上溯到1949年8月成立的宜昌专署财经学校。学校坐落在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湖北省宜昌市中心城区,校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
5.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于2002年11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新疆建筑职工大学、新疆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新疆城市建设学校合并组建而成,隶属于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一所公办建设类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由建工、城建、建材三个校区组成,占地232亩。现有学生7700余人,教职工446人,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教师77人,其中专任教师311人,“双师型”教师占80%以上。有全国优秀...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详细介绍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是201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由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贵州省农业机电学校、贵州省机电学校合并组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贵州省唯一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顺应贵州区域经济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需求,努力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学院拥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特色骨干专业群、特色骨干专业、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等。2021年,获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2022年入选《贵州省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思路,专业设置覆盖一二三产,设畜牧水产系、机电系、农艺工程系、城镇建设系、茶学系、食品与药品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园林工程系、农文旅系等10系25个专业,高职学生规模达15000余人。近年来,师生在各级各类教学展示、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省级、行业类等奖项120余项。学院已成为全省农业类专业设置最齐全、办学规模最大、特色最鲜明的高职院校,是“贵州省农业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现有教职工691人,677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教师9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319人(博士8人),“双师型”教师412人,学院领军人才10人、专业带头人50人、骨干教师1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贵州省生态家禽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农业技术能手1人,优秀技能人才1人,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1个。
学院高职主校区为清镇校区,建筑面积约30万平米,坐落于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素有三水萦城、四湖托市之称的清镇市,校外青山环抱,校内河流蜿蜒而过。
学院采取校地校企合作、院地共建的模式,在乌当区启动和推进3000亩百宜大型综合性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资金6500万元,现已建成840亩核心功能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示范基地等建设,一个集教学、实训、生产、科研、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已具雏形,基地成功申报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近年来,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建成生化、微生物、细胞培养、免疫等实验室,以及农牧文化馆、植物工厂、食品加工厂、食用菌生产车间等一批校内实训场所,设备先进、功能完善,能有效满足教学科研、实习实训需要。
学院围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组建家禽产业技术、喀斯特适生植物、食用菌产业技术、辣椒产业技术等研究团队,建成贵州省珍稀食用菌工程中心、农村电子商务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正在筹建现代种植业、生态畜牧业工程研究中心,依托百宜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基本建立起“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科研基地”的科研体系。截至目前,百宜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获得“贵州省教育厅关于2024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立项,获得“贵州省科普研学基地”“贵州省生产性产教融合基地”“贵阳市科普教育基地”立项。截至目前,学院共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各1项,开展各类课题研究164项,其中获得地(厅)级及以上课题66项;获得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等专利共计255项;发表论文501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75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21篇。承担省现代农业产业园、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基地、辣椒产业示范基地等系列产学研推建设项目。牵头省教育厅蔬菜水果、生态畜牧、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项目。学院主办的《种子》期刊是行业唯一一个非“中字头主管主办”的核心期刊,也是全国种业唯一“中文核心期刊”。
学院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以来,相继开展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基层农业骨干技术人才和各类产业技术培训224期4.3万人次;先后选派52名教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发挥教师在基层解决难题、成果转化、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等方面的专家作用;深入开展校地合作、校农合作,先后与清镇市、乌当区、剑河县、德江县、正安县、沿河县等县(区、市)开展校地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服务贫困地区选精选准产业,建立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农产品采购;参与全省农业产业裂变发展方案制定,承担肉牛等11个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流程图设计与绘制工作;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被农业农村部安排的地方单位,参与编制《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先后承办全省水果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和植保贵州选拔赛决赛等行业赛项。2021年6月,成功举办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蔬菜嫁接”赛项,得到赛事各方的充分肯定。2023年,不断完善基地建设,大力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躬耕行动”等职业培训,深入推进非脱产学历(函授)教育工作,积极承接社会化考试,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2023年,学院申报获批2023年贵州省职业教育技能贵州行动计划“省级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项目,“非学历教育改革创新任务计划”项目通过教育部初审;助力产业振兴和乡村治理,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建立“产销对接,校农结合”平台。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使教材改革及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截至2024年,学院共有《畜牧兽医法规与行政执法(第四版)》等3本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等6本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省级规划教材建设。《动物传染病(第三版)》等8本教材入选首批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
学院树立开放办学理念,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学院牵头成立贵州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中国贵州黄牛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国现代山地生态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140余家大型企业或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共建实训基地以及订单班和学徒制班等合作模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学生教育教学质量。
积极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2018年承办蒙古国前杭爱省农技人员兽医培训班,积极参与国际项目交流和考察,先后与老挝、新西兰、白俄罗斯等国相关高校进行交流合作,2023年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承办了中国—东盟农牧业产教融合发展研讨会暨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研讨会,签署7项合作文件,获得“2023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国际合作优秀案例”称号;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与合作交流项目9个,创建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及基地5个;积极参与贵州省职业教育“技能贵州”行动计划,申报18个项目参加省级评选,其中省级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15个项目获得立项建设;2023年贵阳市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进入复审;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授牌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贵州省教育厅推荐。2023年,与贵州黄牛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大学共同牵头成立“中国贵州黄牛产教融合共同体”,与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大学共同牵头成立“中国现代山地生态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学院自成立以来,围绕“立德树人、农技为本”办学宗旨,秉持“崇尚耕读技艺扬志行贵以恒匠心逐梦”校训,走“特色创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改革活校”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打造“贵州省农业工匠的摇篮”,现已成为全省培养和输送中、高级现代农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参谋部、政策箱、人才库、创新园”。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国际交流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