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吉林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1956年学校建立伊始就设立的教学组织单位之一,2006年更名土木工程学院。历经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学院全面推进人才自主培养项目建设,现已建成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1个、省级力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省级创新技术学院1个和数字施工与管理微专业1个,构建了“智能设计+数字施工+智慧管理”的课程体系,驱动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其中土木工程学科获批吉林省一流学科A类。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8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54人,博士学位教师54人,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5人,教授6人,副教授22人。拥有4个实验中心和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近3500万元,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20余项。
教学成果
学院始终坚持“以本为本”,强化本科教育核心地位,全院上下深耕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近年来学院教师共获吉林省教育规划课题28项、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7项、中国建设协会课题7项、吉林省高教学会课题14项。依托教学改革成果申报,学院教师获得吉林省教学成果奖2项,1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新秀;学院持续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2支团队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支教学团队获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依托课程建设成果申报,不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课程1门,省级重点教材4部,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典范案例1项、优秀案例3项。
竞赛获奖
土木工程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近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省级奖项40余项。其中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国赛铜奖5项;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国赛三等奖2项;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国赛三等奖1项;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国赛银奖1项,铜奖2项;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专业介绍
1、土木工程
专业简介
土木工程专业成立于1956年,开创了省内本专业学历教育先河。专业于2007年被评为吉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被评为省“十二五”特色专业,2014年获批为第一批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2017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8年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建设点,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获吉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2023年专业建设成果获高校服务“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优秀案例、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项目、吉林省本科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吉林省创新技术学院试点建设项目和数字施工与管理微专业建设项目。
本专业培养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及吉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立足吉林、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经过现代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职业素养、创新意识和一定国际视野,能够胜任土木工程专业相关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投资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成为土木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管理骨干,尤其在严寒与寒冷地区优势明显。
本专业设有建筑工程、建筑工业化、道路与桥梁工程以及地下工程四个专业方向模块,学生大二完成专业方向选择。从2024年开始,专业开设卓越班,构建“智能设计+数字施工+智慧管理+智能机械”的人工智能应用型课程体系,符合未来产业人才培养需求。
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概论、人工智能——模型与算法、工程地质学、工程制图与CAD、测量学、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建设工程项目智慧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建设工程经济、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BIM施工组织、土木工程计算机软件应用、数字化施工与智能机械、绿色与智能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智能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及政府职能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并具有智能建造、数字建造的基本能力,继续深造后也可在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设计、研究工作。
2、工程力学
专业简介
工程力学专业成立于2001年,2019年获批吉林省力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1年获批吉林省一流专业。工程力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工程力学基础理论、较强的结构分析能力和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力学建模、数值计算、力学试验和大型力学软件操作等基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力学、数学及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接受必要的土木工程技能训练,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024年成立了学院第一个力学基础学科拔尖基地培养班,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设置创新型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需求。
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弹性力学、力学方法课程设计、有限元方法、分析力学、断裂力学、测量学、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基本原理、房屋钢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设计、研发、管理等相关工作。
3、机械工程
专业简介
机械工程专业成立于2008年,2019年获批校级一流专业。专业人才培养以服务吉林省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吉林、面向全国,培养掌握扎实宽厚的工程基础知识、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具备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团队意识与国际视野,能够在机械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运营与维护、研究与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在短期内可迅速成长为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管理骨干,在工程机械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主干课程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土方工程机械设计、工程机械底盘、内燃机构造与原理、工程机械运用与管理、电传动与控制、起重机械、机器人技术导论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机械工程领域内(尤其是工程机械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应用推广、运营管理、科技研发等工作;继续深造后可在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设计、研究工作。
4、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专业简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于2009年开办,2010年开始招生,是全国第9所、吉林省第一所开办此专业的高校。2019年获批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2024年通过省级特色高水平本科专业首轮验收。人才培养方面重点围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智慧化地下空间工程施工与监测、韧性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防灾、地下公共空间与交通市政系统设计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已初步建成具有寒区特色的高水平“新工科”专业。
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石力学、土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质学、工程制图与CAD、测量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概论、地下结构设计、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隧道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工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地下工程软件、深基坑工程、地下工程造价。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规划与管理工作,城市地下空间相关企业的施工及管理岗位,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与开发。亦可继续深造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