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及专业解读|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

01|学院简介

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成立于2009年2月,建设历史起源于学校1956年建校初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和地形测量专业。目前学院设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3个专业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测绘工程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在岩土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领域招收学术型研究生,在资源与环境领域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院拥有中国地质学会创新基地:季节性冻土工程灾变机理与探测防治技术创新基地,季冻区岩土工程研究所、城市空间信息研究所、现代测绘技术研究所,测绘实验教学中心、地质实验教学中心及五十余家高质量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共6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1人,博士学位教师43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具有注册师职业资格教师12人。

学院及专业解读|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

02|教学成果及竞赛获奖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吉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55项,科研经费到账400余万元;主持企、事业单位委托工程研究、技术服务横向课题35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650余万元,长期为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咨询服务,参编地方技术规程6部,为社会产生经济效益数百万元;学院教师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取得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项目研究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创新创业竞赛、学科竞赛等实践活动,240余人次获竞赛奖励,其中国家级竞赛获奖53项、省级竞赛获奖70项;学生参加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8项,省级竞赛57项,专业竞赛成绩连续多届位居国内同类专业前列。

学院基于长期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2015年成为吉林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建设单位,2019年学院获批为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示范学院。学院实施应用型转型与工程教育认证“双轮”驱动发展。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加速推进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产教融合办学机制、“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等教改工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持续改进质量保障长效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工程应用人才培养全过程,打牢实践能力基础,培养创新精神。学院秉承新工科、工程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紧跟国家、行业发展最新需求培养人才。毕业生就业领域十分宽泛,就业率高,毕业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得到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广泛认可与好评。

03|专业介绍

01、测绘工程(+无人机微专业)

专业简介

测绘工程专业是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吉林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建设专业和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及复评。本专业创新实施“2+1+1”人才培养模式:实行“2年基础与专业基础教育+1年专业实践+1年专业提高”三阶段培养,构建贯穿8学期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达成三阶段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专业对应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干课程

测绘学基础、工程测量学、测量平差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地图制图学、摄影测量学、空间定位技术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不动产测绘、测绘管理与法规、变形观测。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到城市和工程建设、国家基础测绘、自然资源监测与管理、环境保护与防灾减灾等领域从事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近年来主要就业单位为测绘院(公司)、地理信息服务企业、中建、中铁、中交等大型国有企业。此外,每年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学生考取研究生并继续学习深造。

02、地理信息科学(+无人机微专业)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省一流专业,专业强化应用能力培养,采用“2.5+0.5+1”培养模式,即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上半学年进行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学习,三年级下半学年进行专业实习,四年级进行专业学习,构建了“一条主线”(应用能力)、“两个重点”(基本理论,基本素质)、“三大平台”(通识课程平台,学科理论课程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应用型理科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对应的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干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空间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地图制图学、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空间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空间分析、遥感地学分析、地理建模原理与方法、Python 地理数据处理。

就业方向

学院及专业解读|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

毕业生能够在城建、规划、国土、地质、林业、农业、资源、环境、交通等相关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工作。

03、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无人机微专业)

专业简介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设专业,是吉林省首个开设的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本专业集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为一体,是新兴的学科交叉新工科专业。本专业面向国家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建设需求,利用测绘技术、信息技术,解决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可视化和服务的工程技术问题,紧跟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专业建立了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南方测绘等多家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平台,并构建了“2+1+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基础教育,第三年全年专业实践,第四年专业学习。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专业两名学生获得银奖。2024年,专业首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26%,就业率达到96%;考研录取院校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著名双一流高校,就业单位包括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中海达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相关单位。

主干课程

测绘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结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工程、三维空间信息建模与可视化、地图制图学、地理建模原理与方法。

就业方向

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较广,能够在智慧城市、国土资源、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城市环境、气象、交通、水利、农林等领域从事空间信息工程、空间信息服务、空间信息平台建设、管理、开发、测试、运维以及空间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等相关工作。

04、地质工程(+无人机微专业)

专业简介

地质工程专业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紧密衔接,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实践能力,培养未来行业发展急需的注册岩土工程师人才。本专业通过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城镇建设、土木建筑、能源交通、水利水电等相关领域从事地质工程项目勘察、评价、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担当技术中坚或管理骨干。

主干课程

材料力学、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地质灾害与防治、地下水动力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基础工程学、基坑工程、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国土资源、城乡建设、建筑、交通、水利、电力、市政等领域中从事地质工程项目勘察与评价,岩土工程设计、施工、检测与监测,地质环境的调查与综合评价等工作,近年来主要就业单位为各省市勘察设计院、勘察测绘院以及中建、中铁等大型国有企业。此外,每年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学生考取985、211院校研究生并继续学习深造。

05、勘查技术与工程(+无人机微专业)

专业简介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研究地球表面以下各类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的时空分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有关的地质条件、地层结构以及存在的相关地质问题进行勘查和探明,以满足国家建设及发展的需求。本专业学生在掌握基础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经过专业学习与工程训练,具备从事环境与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城市地质信息化、管网探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监测、基础工程设计和施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等领域相关工作能力。本专业通过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院及专业解读|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

主干课程

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岩土工程勘察、基础工程、工程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地下工程检测与监测、数字城市地质调查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够在城乡建设、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从事工程勘察与评价工作,可在工程物探、工程监测与检测以及岩土工程施工等领域从事科研、生产和管理等工作。近年来主要就业单位为勘测设计院(公司)、物探公司、中建、中铁等大型国有企业。此外,每年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学生考取研究生并继续学习深造。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