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吉林建筑大学现代产业学院成立于2023年9月,是由学校BIM学院、遥感应用省级产业学院和亚泰数字建造国家级产业学院合并建设而来。目前学院设有智能建造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两个新工科本科专业和工程管理跨学科辅修专业,设有智慧建造与遥感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有吉林省遥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吉林省自然资源遥感信息校企联合创新实验室、BIM&FM集成教育人才创新培养实验区、吉林省遥感地理信息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多个科技创新和产教协同育人平台,在测绘科学与技术、资源与环境专业分别招收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学院及专业解读|现代产业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教师团队中有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吉林省青年科技人才2人,吉林省高层次人才8人,聘请由行业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水平高、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共计25人,其中6人获聘吉林建筑大学产业教授,1人获聘吉林省首批产教融合专业学位导师。

教学成果及竞赛获奖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完成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研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城市设施建设、自然资源信息集成等工程研究、技术服务课题30余项,主编参编地方技术规程8部,取得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学院学生积极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等国家、省级创新创业竞赛、学科竞赛,258人次获竞赛奖励,获国家级竞赛奖项54项、省级竞赛奖项143项,其中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铜奖1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银奖1项,铜奖1项,专业竞赛成绩连续多届位居国内同类专业前列。

专业介绍

01、遥感科学与技术

专业简介

学院及专业解读|现代产业学院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吉林省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特色专业,是在测绘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工科专业,专业创新实施本科“2+1+1”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纵向贯穿”8个学期不断线,“横向开放”全学年的实践创新课程体系,专业面向资源勘探与能源安全、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灾害预警与应急管理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智慧城市与交通管理、农业现代化与粮食安全、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低空经济与智能驾驶等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致力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较强遥感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测绘学概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摄影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数字图像处理、LLMDS大模型、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图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NSS原理及其应用、航空与航天数据获取、无人机遥感、定量遥感、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地图制图学。

就业方向: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土地利用、资源勘查、环境监测(规划)、灾害防治、农林牧渔等领域的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就业,从事摄影测量、工程测绘、地图绘制、卫星影像处理、遥感系统开发、低空经济技术服务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

02、智能建造

专业简介

智能建造专业是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特色专业,是面向土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交叉融合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专业形成的新工科专业。专业打造以数字化设计为核心、工业化建造为基础,智能化施工为主线,智慧化运维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深厚科学与人文素养,掌握结构设计、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械控制、工程造价等专业知识,能胜任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装配式建筑建造、智能施工技术与装备研发、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搭建、智能运维与服务等工作,满足建筑行业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智能建造工程技术人才。

学院及专业解读|现代产业学院

主干课程

数字建筑设计原理、智能建造物联网技术、建造机器人、工程智能检测与防灾、人工智能、智能建造技术与组织管理、智慧工地理论与应用、数字建造项目管理、智能测绘、全过程工程造价、BIM技术基础及其应用。

就业方向

智能建造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传统土木建筑行业,为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更适合在土木建筑行业新兴技术融合领域从事智能化设计与规划、智能施工管理、建筑物联网系统研发与设备整合、绿色建筑咨询、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家居开发等新兴跨界融合工作;可在国家和省市政府的住房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等管理部门或军队文职部门从事工程建设的相关工作;继续深造后也可在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