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考成绩多少分能报考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一、河北高考成绩多少分能报考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1、物理类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4年在河北物理类(本科批)的最低分是504分、最低位次是116445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3年在河北物理类(本科批)的最低分是518分、最低位次是79198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2年在河北物理类(本科批)的最低分是515分、最低位次是73836名。

年份 选科(专业组) 批次(招生类型) 分数线 位次排名
2024 物理类 本科批(普通类) 504 116445
2023 物理类 本科批(普通类) 518 79198
2022 物理类 本科批(普通类) 515 73836

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2022-2024年在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及对应位次排名

年份 专业(批次) 分数线 位次排名
2024 土木工程

(本科批)

504 116445
2024 建筑学(本科批) 511 105893
2024 生物工程(本科批) 521 91697
2024 工业设计(本科批) 527 83566
2024 智能建造(本科批) 529 80942
2024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批) 531 78429
2024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本科批) 535 73434
2024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批) 544 62750
2024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批) 548 58236
202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批) 551 55045
2024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批) 554 51876
2024 自动化(本科批) 554 51876
2024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 555 50808
202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批) 558 47783
202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批) 559 46811
年份 专业(批次) 分数线 位次排名
2023 土木工程

(本科批)

518 79198
2023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批) 519 78078
2023 工业设计(本科批) 537 59730
2023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批) 537 59730
202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批) 541 56064
2023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 549 49073
2023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批) 549 49073
202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批) 551 47295
202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批) 553 45627
年份 专业(批次) 分数线 位次排名
2022 土木工程

(本科批)

515 73836
2022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批) 515 73836
2022 工业设计(本科批) 529 59504
202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批) 530 58518
2022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批) 538 50883
202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批) 539 49949
2022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批) 539 49949
202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批) 540 49002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特色专业

类别专业名称
金融学类(本) 金融学
经济与贸易类(本)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类(本) 法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英语 日语
新闻传播学类(本) 新闻学 网络与新媒体
数学类(本)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机械类(本)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业设计 智能制造工程 智能交互设计
材料类(本) 材料科学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电气类(本)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类(本) 电子信息工程
自动化类(本) 自动化
计算机类(本)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土木类(本) 土木工程 智能建造
化工与制药类(本) 化学工程与工艺
建筑类(本) 建筑学
生物工程类(本) 生物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类(本) 财务管理 国际商务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类(本) 电子商务
设计学类(本) 环境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能源动力类(本)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经济学类(本) 数字经济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详细介绍

学校成立于2001年6月,前身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20年1月转设为“浙江省人民政府管理、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浙江大学支持办学”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先后4次来校视察。“到浙江不足一个月,他就到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调研,了解师生思想动态,亲自指导解决学校发展重大问题,为学校发展把舵定向。他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办好一所学校同搞好一个地方是一样的,关键在于领导班子。”(摘自《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宁波市和浙江大学的“名城名校”合作办学模式,支撑引领学校创新发展、整体跃升。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试点示范高校;转设后排名稳定在软科中国大学排行榜主榜全国第250余位。2024年9月,宁波市出台《关于支持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建设一流创新性应用型大学行动方案》,着力将学校打造为应用型高校改革的“宁波坐标”。

学校位于宁波市南高教园区,占地约1116.1亩,总建筑面积约38.4万平方米。学校拥有先进齐全的教学、实验配套设施,建有各类高标准教学实验室64个。千兆带宽专用光纤直通浙江大学,共享各类数字资源。总面积1.97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藏书162万余册。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国际教育和继续教育相辅的人才培养体系。下设11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万余人,累计培养5.4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与浙江大学等省内外高校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在校研究生近300人,累计培养1700余人,2024年开始自主培养硕士研究生。落实“五育并举”,形成“行走的新闻”“用声音叙事”等教育部校园文化品牌和“益立方”公益学堂、阳明学堂等省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以工科为主,理、文、法、经、管等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打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慧化港口与服务两大学科群,集聚相关学科联动发展,建成省重点学科6个、市重点学科19个,在建“十四五”省一流学科5个。推进专业和学科一体化发展,现有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重点(特色)专业11个、市级重点专业17个;1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科方向为重点,建成科技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海洋局新型海洋养殖装备研发与服务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波兰研究中心”、智慧海洋牧场装备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光伏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

学校坚持以人才引育为引擎,形成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杰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类市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302名。专任教师队伍中41%教师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73.58%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研究生导师2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建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博士后试点工作。

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使命,形成立足宁波、面向全国,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实施“拥抱城市计划”,全面(战略)合作已覆盖宁波所有区(市、县)。转设后,年均外源到款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大关;承担116项宁波市重大重点项目,服务企业700余家(合同经费2亿余元)。涌现“共同富裕精准画像”“甬行码”“数字乡村大脑”等解决地方迫切问题的科技成果。先后与宁波市委组织部、宁波市国资委等联合举办宁波经理学院,开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干部培训,年均培训7000余人次。

学校坚持以国际化办学为基础,形成聚焦“一带一路”、支撑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多层次对外交流合作格局。自2023年招收国际本科生50名(来自14个国家),联合举办金融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20个国家(地区)5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与波兰比亚威斯托克技术大学等多所中东欧高校签订欧盟“伊拉莫斯”(Erasmus+)师生交流项目,与英国、波兰等国家高校签订本硕直通车、“3+1”双学位、学分互认等学生交流项目。

新征程上,学校将继续贯彻“立足宁波、依托浙大、放眼全球”发展思路,坚持“为国家和地区培养卓越专业人才”重要理念,秉持“明德弘毅、开物启新”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加紧加快建设具有“港城特色、浙大底色、理工本色”的一流创新性应用型大学!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历史沿革

自2001年建校以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