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留学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年龄:
留学生通常年纪较小,有的资料提到,被送出去的留学生年龄差不多都不够16岁。
学历:
清朝时期,国学堂对学生的学历要求相对较高,这是成为国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
家庭背景:
某些特定时期,如洋务运动时期,清朝政府选拔留学生时可能会考虑其家庭背景,以期望他们能够成为有用之才。
品德:
留学生需要有良好的品德,以符合当时社会对士人的期望。
长相与天资:
如李鸿章所关注,留学生长相需清秀,且天资聪颖。
资格标准:
清政府要求留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学历和学术能力,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以确保留学生能够适应目的地的学习生活。
监管措施:
加强留学工作的监管,通过加强对留学学生的背景调查和申请审核,防止恶意留学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选派政策:
从19世纪70年代起,清政府开始实施留学计划,选派学生到国外学习,如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选派了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
经费来源:
从海关收入中拨出一定的经费作为留学生的费用。
预备教育:
被选派的学生先在上海进预备学校补习英文。
这些条件反映了当时清朝政府对于留学生的期望,即希望他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