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湖南哪些大学有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湖南开设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名单一览表(2025年参考)

序号专业名称院校名称所在省份
1木材科学与工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基本信息

位于中国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代码:10538)是湖南省,本科,农林类,成立于1958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特色专业

类别专业名称
金融学类(本) 金融学
经济与贸易类(本)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类(本) 法学 知识产权
体育学类(本)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英语 俄语 日语 朝鲜语 翻译
数学类(本)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类(本) 应用物理学
地理科学类(本) 地理信息科学
生物科学类(本)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生态学
力学类(本) 工程力学
机械类(本)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业设计 车辆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材料类(本)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化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能源动力类(本) 能源与动力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类(本)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人工智能
自动化类(本) 自动化
计算机类(本)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土木类(本)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测绘类(本) 测绘工程 遥感科学与技术
化工与制药类(本) 化学工程与工艺
林业工程类(本) 森林工程 木材科学与工程 林产化工 家具设计与工程 木结构建筑与材料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环境生态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粮食工程
建筑类(本) 建筑学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生物工程类(本) 生物工程
植物生产类(本) 园艺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本)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
林学类(本) 林学 园林 森林保护 经济林 智慧林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类(本)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类(本) 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类(本) 土地资源管理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 物流管理 物流工程 供应链管理
旅游管理类(本)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 音乐表演 舞蹈学
设计学类(本)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经济学类(本) 数字经济
轻工类(本) 生物质能源与材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详细介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毗邻省政府,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校园面积1601亩,拥有占地7万多亩的芦头实验林场(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校内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办学肇始于1911年的广东全省农林试验场及附设农林教员讲习所。1958年先后成立广东林学院和湖南林学院。1962年,广东林学院撤院为华南农学院林学系。1963年,在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同志倡议下,湖南林学院从长沙南迁广州,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陶铸同志亲自为学校确定校址,勾画蓝图,并题写了校名。1970年,中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合并,成立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学校从广州搬迁到湖南省溆浦县并更名为湖南林学院;1978年学校恢复中南林学院校名,直属原国家林业部管理。1983年学校全部迁往湖南省株洲市办学。2000年,原湖南林业学校和湖南林业技工学校并入中南林学院,学校转为湖南省和原国家林业部共建。2003年,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并入中南林学院,学校办学主体迁往长沙,实现了历史性回归。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学校与原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办学114年来,学校秉承“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和“包容、诚朴、坚毅、公允”的校风,栉风沐雨,百折不挠,砥砺前行,已发展成为以林为特色,涵盖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建立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和学位授权体系。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3个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77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国家特色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9个、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1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6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5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1个,农业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现有教职工226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97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千人计划、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60人次,全国林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湖南文化领军人才等213人次;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创新团队26个、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16个。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2万余人,其中本科学生2.99万人,研究生6251人。办学114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26万余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校友,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建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69个。图书馆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实体馆藏总量252.99万册(件);各类数据库总库64个,电子期刊累计107.3万册,电子图书累计219.7万册,电子学位论文1493万篇。

近年来,学校主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十三五”以来,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湖南光召科技奖2项、湖南省科学技术团队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9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研奖励60余项。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共4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优秀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40项;获授权专利1863件,其中,发明专利1180件;在SCI、EI、SSCI、CSSCI、CSCD及学校遴选的权威(重要)期刊发表论文4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0余部。学校主办4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刊、林草科技领军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为中文核心期刊和林草科技重点期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学校具备来华国际学生招生资格。先后与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泰国、巴基斯坦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所高校和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师资进修培训、学生联合培养、学生交换访学、专业实践及游学、国际科技合作、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以及人文交流等多形式对外交流。与英国班戈大学联合举办了湖南省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班戈学院,主导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一带一路”热带干旱经济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并设有多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创新合作基地。

立足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致力于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